时间:2021-06-02人气:来源:龙泉寺乡作者:
2020年12月,龙泉寺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东上庄村“两委”提交的调解申请,一名村民在公共道路上建设小院,影响了村内交通,很多村民进出村不得不走另一条距离远、狭窄的路,生活面临诸多不便。
接到申请后,三名调解员和包村干部郝建敏迅速进村开展工作。入户走访、调查取证、劝说调解,他们冒着严寒在村里从早忙到黑,午饭常常是自带的馒头大饼就热水,有村民邀请去家里吃饭,他们总是婉言谢绝。“咱是来村里解决麻烦嘞,绝不能给乡亲们添麻烦。”
曲折的山路、寒冷的天气、当事人的不理解不配合,不曾打消调解人员的热心、细心和耐心。近三年来,他们受理各类纠纷217起,成功调解211起,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也有自己的一套“调解经”——
“干好调解得有一张‘婆婆嘴’,还得有双‘兔子腿’,讲政策、讲情理、多见面、多沟通,人心都是肉长的,有温度的调解更利于矛盾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
“调解工作要坚持一个‘情’字、辨明一个‘理’字、强调一个‘法’字、注重一个‘德’字、落脚一个‘和’字,看到大家伙都和和气气的,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儿!”
通过先后30余次的沟通交流,小院终于在2021年4月初得以拆除,乡亲邻里和睦如初。
龙泉寺乡人民调解委员会始终坚持“发现在小、化解在早”的工作原则,不仅是为乡村群众排忧解难的“帮大哥”,也是维护乡域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今年,随着各村“百姓议事厅”微信群的建立,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畅通,党员干部“识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也更加及时高效,人民调解工作愈加有秩序、有温度、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