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交付中心,有这么一支由21名小伙子组成的班组:平均年龄30周岁,始终冲锋在抢抓关键设备组装的第一线,坚守在生产安全保障的最前线。一边是2023年全年累计加班加点达15120小时,完成设备组装595台,多次圆满完成企业交付的紧急生产任务;一边是班组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技能提升、安全班组建设搞得“风生水起”。两者的和谐共存,也使得该班组近几年屡获殊荣。
——继先后获得张家口市“工人先锋队”“青年文明号”、中国中煤“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河北省“工人先锋号”后,2024年3月份,该班组又获得了“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荣誉称号。
这就是中煤张煤机公司交付中心钳工组。
张贴的红榜
在交付中心,钳工组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青年突击队”。其2006年组队,2016年授旗,至今已有近18个年头。期间,一拨拨青年职工在这里成长,源源不断向企业输送着技能人才,成为青年职工各方面学习的标杆。
“产品经过七八十个工序后,零部件最终汇聚到交付中心,他们承担着机械装备的最终组装工作,这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人需要加班加点。”交付中心工会主席潘福奎见证了这支小分队的成长。谈起成立初衷,他介绍,考虑到年轻人干劲儿足、有激情,就成立了青年突击队,“没想 到起到的典型示范效果非常好,成为交付中心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铁拳头’,创建活动就一直延续了下去,一拨拨新鲜血液加入其中,让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着青春昂扬的干劲儿。”
这种干劲儿也体现在安全生产工作中。
不同于其他工序,设备组装工序是集体作业。把多个零件组装成“庞然大物”,需要不同工种和多名人员相互配合。相互间的安全提醒及各自的安全责任落实,就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在钳工组,人人都是“青安员”。
制度方面,班组长每年年初与班组成员签订安全生产岗位承诺书,明确责任,夯实管理。班组也会常态化利用班前会、班后会“说安全、话安全、查安全、促安全”。
吕洋是钳工组的组长,虽然平时不善言辞,但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他是工友眼中的“小喇叭”——每天的班前会上,吕洋都会组织大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不厌其烦嘱托工友们穿戴好劳保用品、注意周边环境。工友们开玩笑称之为“每天安全喊话栏目”。
这种示范作用不止体现在“喊话”方面。在办公室主任闫雪岚看来,吕洋能把大家心劲儿拧在一起,更在于凡事干在前的实诚劲儿。在主动查隐患方面,吕洋同样身为人先。
一次,用四肢吊钩吊装组装设备时,像往常一样,吕洋习惯性检查锁具。这一检查不要紧,他发现蝴蝶扣内的固定销不知何时脱落,如果继续升吊,很可能会造成设备脱落,酿成事故。看到这情形,吕洋及时告诉生产调度,并联系维修组,消除了这一设备隐患。
能主动发现隐患的,也不止吕洋一人。
在企业团支部及各级的反复熏陶下,“人人都是青安员”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一次,工友郭孝伟发现配电室有“滴答滴答”的声响,他主动过去查看,发现电缆沟墙壁上有渗水点,而且电缆沟内已有积水,一旦漏电放炮,后果极其严重。见状,他赶紧向中心领导报告,并配合公司工程管理、设备动力部、服务保障公司人员封堵了出水口,避免了事态恶化。事后,党支部专门张贴红榜表扬。
因为是集体作业,这种“人人都是青安员”的理念更多体现在日常的互帮互助、互相监督方面。
“你这个钢丝绳有断股和毛刺,不能用了。”“你使用的吊装索具低于承载重量,不能起吊!”“赵哥,你们组转载机机头架支撑点存在安全隐患,用两个千斤顶支撑。”“杨师傅,您们组收工后电缆地坑盖一定盖好啊。”说起职工互帮互助保安全细节,闫雪岚滔滔不绝,她介绍,在生产现场,经常听到这样的嘱咐。2023年,钳工组组织对12部天车、22套吊装锁具、136个安全隐患点进行细致排查,共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问题30余项。
书架内的专业书籍
如果你来到了交付中心钳工组“班组之家”,除了惊叹于干净、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荣誉墙内陈列的各种奖杯、证书外,还会发现书架内整齐码放着很多书籍、刊物,其中包括《机械设计手册》《铣工技师手册》等众多专业书籍。
“这些书籍可不是摆设,都是实实在在的学习工具。”闫雪岚说,钳工组能有诸多荣誉,与班组浓厚的学习氛围密不可分,他们会依托班会、活动等开展各种形式学习。
这就包括青安素质提升工程系列活动。每逢春节、国庆等节日后,班组会开展“开工第一课”主题活动;结合业务实际,班组还会重点围绕吊装安全开展培训工作,为青安员讲解起重机分类、使用前安全检查要点、吊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常见违规现象及正确做法等相关内容。
“组装需要和天车工协调配合,现在我们正开展的培训是规范职工地面操作指挥手势。”潘福奎介绍。
安全知识技能竞赛也是学习形式之一。
“企业经常会通过举办安全生产创新技术攻关、安全之星评选、安全技能等竞赛活动,促使广大青安员了解、掌握安全质量标准化相关知识和安全法规。这提升了青年职工的规范操作技能水平,推进了青安岗创建工作,同时也会促进青安员之间的安全竞赛。激发其集体荣誉感和企业向心力。”谈起竞赛作用,闫雪岚介绍,激励措施下,钳工组去年已开展了10余次相关活动,并在中煤张煤机公司“青春铸安”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中获得团体第2名成绩。
与此同时,学习氛围加持下,班组内技能革新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确保了设备安全。
比如,吕洋和王轶臣发现,安装皮带轮需要将皮带轮竖起组装,但其重心很难找正,不利于对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并且对装后的吊链也不易取下。
“能不能设计制作一套固定夹具吊具,能够将破碎机大皮带轮由水平状态吊至垂直状态,然后大皮带轮与轴对装。”有了这种想法后,俩人与技术人员设计出固定吊具,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也为其它型圆盘类零件的吊装起到了示范作用。此项目获得中煤张煤机公司第二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
除此以外,他们还开展了风动冲击扳手的气管路改造、螺栓拧紧工具升级、齿轮联轴器吊装工具制作、自制重型气动冲击扳手平衡省力装置等技术革新项目,提高了工作安全性。这些项目均获评公司优秀技改项目。
这种学习实践造就了一批技能人才,涌现出一批青年才俊。曾获得“全国煤炭行业青年技术能手”、河北省“冀青之星”、中国中煤“青年岗位能手”等诸多荣誉的优秀职工杨志斌就从这里走出。目前,该班组有技师2人,高级工3人。
而吕洋作为组长,在收获集团荣誉同时,个人努力也得到嘉奖。其2023年个人考核成绩在交付中心位列第一。根据公司劳动用工相关考核政策,接下来吕洋将会实现从协议工到正式工的身份转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