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才,1953年生于河北黄骅,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画院院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楷书委员会及教育委员会主任,政协河北省第九、十、十一届委员,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文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滨海学院客座教授,多所中小学名誉校长。
其书法风格雄强豪迈、率真俊逸、质朴浑厚、大气磅礴,线条动静相依、流畅劲朗,墨法沧桑含韵、空灵变幻。曾获文化部笫八届群星奖,参加第四届国际书法展、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十届中日自做诗词交流展、全国首届榜书展、首届大字展、首届全国优秀会员作品邀请展等数十次重大展览。题写有“河北会堂”“河北省科学技术馆”“河北迎宾馆”“裴艳玲大戏院”“晋中市博物馆”“衡水植物园”“龙泉大桥”等百余处牌匾。近年来致力于书法教育事业,被多所中小学聘为名誉校长。率领河北省书画院同仁热心公益活动,义务参与并主办了一、二、三、四屆“丹青少年”全国书画大赛的征稿、评选、展览工作,多次组织、参与书画义拍义卖活动。被河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获石家庄市“十大文艺家”称号。曾出访欧亚多个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三次参加“河北文化宝岛行”,以良好的言行与和美书风博得广泛赞誉。
出版有《当代河北书法家陈茂才精品选》、《陈茂才书法作品集》、《新春联书法集集萃》、《鹅池点墨》、《百年中国书法(当代卷)》等书法专著。
在河北机场贵宾厅,第一次见到陈茂才的巨幅书法作品,写的是大家都熟悉的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横5.5米,高2米,每一个字有30厘米大小。书者都知道,往往越是熟知的内容越容易把字写俗,陈茂才以千钧之力,一泻千里,用丰姿多变的笔峰,跌宕起伏的笔势,神采飞扬的笔意,将毛主席诗词的大气、正气、豪气和波澜壮阔表现得淋漓尽致,气象万千。
站在陈茂才的巨幅作品前,忽然想到了《淮南子·本经训》曾这样描述汉文字的诞生:“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说,汉字被创造出来那天,老天爷感动的用粟米下了一场雨,妖魔鬼怪因为无所遁形而惊吓得在夜晚大哭。文字就是一道光,驱散了蒙昧和黑暗,照亮了人类的文明。
公元前200年,西汉开国重臣萧何为了帮助汉高祖刘邦树威理国,历时三年,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了大汉宫殿“未央宫”。萧何亲自题写了“未央宫”三个硕大的榜书,以展示大汉王朝的伟业丰绩。萧何手书的“未央宫”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榜书
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是中国书法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不仅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身,还因为榜书始终伴随着国运和皇权,故而成就了榜书在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替代的政治与人文的高度。清代康有为给榜书定的评判标准有两条,一是“安静简穆”;二是“雄深雅健”。和普通书体相比,正统榜书的书写难度是很大的。
坐落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的“河北会堂”,是河北省政治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石家庄市的文化名片和重要景点之一。远远望去,陈茂才题写的“河北会堂”四个擘窠大字卓然矗立于这幢巨型建筑之上,端厚而雄浑,平朴而灵秀,其恢宏气势,令人仰视之余,顿生佩服之意。
陈茂才真草隶篆诸体皆精,长于行草,其榜书阳刚大气,豪纵恣肆,动似惊涛,静如止水。其题写的“河北会堂”“人大文博馆”“河北省科学技术馆”“裴艳玲大戏院”“龙泉大桥”“仙台山”等百余处牌匾,已成为河北地区的文化名胜和人文景观。
陈茂才用他正大气象的书法,践行着文字的使命,践行着民族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小楷作品 小小小
中国书法是线条艺术的再造。陈茂才书法在线条再造上延续了北碑书法简捷、沉雄、刚健的气度,一路延行魏晋风骨,唐宋书风。大楷端庄厚重、开张峻拔;行草飞动连绵、沉着痛快;小楷清绝峻爽、灵巧工谨。陈茂才独具个性的书法作品,表现出来的和谐的审美取向与健康的精神状态,是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是挺拔坚韧的人文力量,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放歌的艺术之声。
心经册页
题汉砖
近年来其他作品摘选
中国书法是民族精神的传承。2014年5月河北省书画院成立以来,陈茂才院长率领着书画院的艺术家们,以“传承经典,创新文化,弘扬正道,筑建文明。”为宗旨,通过“进高校、进中小学、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诸多接地气的书画公益活动,让许许多多的书画爱好者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巨大魅力。
文化的自觉,源于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自信,源自深厚的学养和人格魅力。在陈茂才的书法生涯中,书法是文化、是精神、是责任;是儿子的孝道,是父爱的伟岸;是前进的号角,是生命的搏击;是风花雪月,更是人间正道!
不激不厉,风规自远。陈茂才,用正大气象抒写了自己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