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砚始祖,非遗传承
“易砚”也称“易水古砚”,中华传统名砚,产于易县(古称易州)的易水河畔,是我国名砚中的瑰宝。据传,易砚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历代宫廷贡品。砚石取自狼牙山脚下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雕刻的砚台精美古朴,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易砚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精湛。千百年来,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砚研究专家认为,易州制砚技艺曾辗转传播至广东肇庆,影响带动了端砚的发展。中国北方以易砚为代表,因而行内一直流传着"南端北易"的美谈。

白小强作品

白小强作品
个人简介
白小强,男,字哲一,1975年生于易砚发源地河北省易县台坛村,受环境的影响自幼喜爱雕刻艺术,河北砚之源砚台雕刻有限公司创始人。1992年起,他开始系统的学习易砚的雕刻,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在砚雕前辈的熏陶下、在自我刻苦的磨砺中,他练就了扎实的雕刻功底。在其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走出去学、请师来教,汲取各兄弟砚种的营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雕刻技法日臻成熟,作品格调不断提升。尤善因形取势、因料构图、因色施艺、因质用法,逐渐形成了构思新奇、构图清雅、刀法多变、形象精巧独特的雕刻艺术风格,创作出了众多砚雕精品,可用、可赏、可藏,得到了砚界同仁和广大砚台爱好者的认可和好评。
白小强提倡"天地精气聚于石之形、琴棋书画聚于石之意、匠心独妙聚于石之器、陶情怡心聚于石之养、淡雅安和聚于石之藏"之理念。经过二十多年石雕工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雕刻技法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雕刻艺术的独特风格。他用平雕、浮雕、阳雕、阴刻等各种技法,随料定型,顺理成章,巧妙利用石料上的天然花纹,雕出饰有人物、花草、龙凤、鸟兽等各种砚台,刀法精细,形态逼真。代表作有二龙戏珠、松鹤望月、八仙下棋、桑蚕吞叶、龙凤朝阳、哪吒闹海、水漫金山、犀牛望月、金龟献寿、百鸟朝凤、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具有民族色彩和风格的画面。

白小强作品

白小强作品
近几年随着茶文化的兴起,中国作为茶道古国,品茶必须有精致的茶盘。石雕茶盘的制作,是根据石头的天然特性,设计加工精雕细琢而成。因为石头具有硬度大,密度强,颜色天然,遇冷遇热不变形,不开裂、不褪色,磨光后不会吸茶色等优点。白小强精选上等石料开发出了多种多样、适合不同需求的精美茶盘。"石不能言,却自然造物,茶出山涧,承天地雨露,饮者益知"。 "天地精气聚于石之形、琴棋书画聚于石之意、匠心独妙聚于石之器、陶情怡心聚于石之养、淡雅安和聚于石之藏"。实乃赋石头之灵性,兼水土并容,五行相行,让茶叶回归自然,用石雕茶具品茶,赏心悦目,修身养性。

白小强作品

白小强作品
河北砚之源砚台雕刻有限公司
河北砚之源砚台雕刻有限公司,坐落在燕赵大地河北革命老区保定市易县狼牙山脚下。本公司雕刻砚台注重传统吉祥题材,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正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使人心胸开阔,积极向上,一方“意必吉祥”的砚台能够起到激励人的作用,比如说指日高升 鱼跃龙门 冠上加冠 等题材。砚台是高雅的器物,文气与灵性兼具,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布置家居时,书房中布置一些传统的笔砚,则会增加书室的清雅安静之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提高家居的文化档次,这样便能安心静气、提高涵养。

白小强作品

白小强作品
所获荣誉
易水砚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保定市工艺美术大师
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砚雕大师
河北省砚雕行业协会 理事
河北省易县雕刻家协会 副会长
第五届 中华砚雕师
中华文化研究院 研究员
中国书画家协会产业委员会 理事
2010年荣誉入选“中华文化名人堂”被授予“中华文化名人”
曾入编“易水砚名家雕刻作品”、“当代杰出工艺美术师”
作品所获奖项
2012年“松鹤延年”作品在博艺杯工艺美术精品展荣获金奖
2013年 中华砚第二届精品砚台评选“竹节砚”获铜奖
2014年“枯木逢春”系列作品在第十五届工艺美术精品上是获得“百花杯”铜奖
2014年 中华砚第三届精品砚台评选“仿古砚”获铜奖
2015年 河北首届“未央杯”易砚名家创意大赛“花好月圆”获金奖
2015年 “易水名苑杯”作品“荷花套砚”获金奖
2015年 中华砚第四届精品砚台评选“鲲鹏砚”砚获一等金奖
2016年 中华砚第五届精品砚台评选“忆”“莲花砚”双获一等金奖
2016年 第四届河北省特色文化博览会“荷花倒流香”获铜奖
2017年 中华砚第六届精品砚台评选“四海升平“砚获银奖
2018年 海峡两岸工艺美术精品展”荷塘雅韵“获铜奖
2018年 中华砚第七届精品砚台评选”钻石砚“获银奖
2018年 作品“萌芽”被河北省工艺美术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