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冀域网,河北综合性门户网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冀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文化 >

【匠心独运】芦苇画传承人杨丙军:赋予芦苇别样的生命

时间:2021-03-02 10:10人气:来源: 中国雄安作者: admin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的“蒹葭”就是指芦苇。而中国民间传统艺术芦苇画选用的是白洋淀芦苇,说到芦苇画,不得不提到芦苇画的传承人—杨丙军。

  杨丙军在自己的芦苇画艺术馆中。 王永康 摄

  “我从小就爱画画,16岁那年中央工艺美院师生来白洋淀写生,我白天给他们免费划船,晚上跟着老师学习。写生结束后老师看我很有天赋把我推荐到中央工艺美院学习,让我圆了大学梦,从此和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杨丙军说。由于家乡白洋淀盛产芦苇,学成归来后开始潜心研究芦苇画,这一做就是30多年。

  在杨丙军的努力下,2009年,安新芦苇画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2010年,白洋淀芦苇画参加了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杨丙军创作的芦苇画作品《池塘月色》作为河北省政府礼品赠与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运营团队,并被收藏。

  杨丙军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 王永康 摄

  白洋淀芦苇画精选白洋淀特种芦苇及其他材料,经分类、切割、压平、雕刻、编织、组装等多重工序制作而成。在杨丙军芦苇画艺术馆里,花草鱼虫、人物建筑、山水风景等芦苇画栩栩如生。

  杨丙军在白洋淀芦苇艺术研究院内。 王永康 摄

  说到自己刚成立的白洋淀芦苇艺术研究院,杨丙军信心十足地说:“2018年是雄安新区的开局之年,我希望国内外的工艺美术界精英都能来到雄安新区,大家能共同传承发扬民俗文化,艺术研究院一定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据他介绍,白洋淀芦苇艺术研究院2018年将主要研究两个大课题,一是如何能将白洋淀的芦苇充分利用到艺术作品中,二是让这些艺术作品水平有更高的提升。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杨丙军认为文化先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将家乡的芦苇变成一种受人喜爱的艺术品,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是他最大的心愿。(刘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