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芦苇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中已有记载:淀中有蒲柳多葭苇,芦苇也称“芦”或“苇”淀中俗称苇子。
芦苇是白洋淀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作物,以皮白质佳素负盛名,芦苇用途很广,经济价值颇高,有“铁杆庄稼,寸苇寸金”之说,苇子可造纸、织蓆、打箔、编篓、打帘、和制作苇制工艺品。
苇蓆是白洋淀主要土特产品,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必需物资,以产量大、质量好、销路广而闻名全国。苇蓆在白洋淀生产历史悠久,1981年在白洋淀附近发掘的容城上坡遗址(距白洋淀约15公里)发现有苇蓆痕迹,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产苇蓆。东汉末年,海郡刘备曾以“贩履织蓆为业”,唐、宋时期白洋淀苇蓆作为一地土特产品上贡国家,《保定郡志、食货志》记载:唐朝时上贡“蓆三千领”,宋朝时“蓆二千领”。明、清时代,苇蓆在白洋淀已有相当发展。
《安州志》记有“除织蓆一条生路、别无活计”。苇蓆畅销全国各地,苇蓆的花样不断增多,如平纹、彩纹、回纹、桌面纹、人字纹和大花蓆等,还有捕鱼用的:篮、小吊篮、大慢篮、螃蟹篮、王八篮,捕虾用的大高篓、小憋篓等,是白洋淀人民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白洋淀人民的主要生活来源。
在经济大潮中,白洋淀苇编只注重一般苇蓆的生产,而忽视了苇蓆编织工艺的制作,这种编织技艺不但学习难度大,而且特别费工,目前这种工艺装饰苇蓆还未打开销路,所以年轻人不爱学,将跌入失传的边缘。
中华汉字田园呈现优美和谐的田园景观
汉字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会长、省...(549)人阅读时间:2022-11-29日照秦汉影 月唱大风歌--诗书合璧集《大
同舞翰墨,共谱华章。最近,《大风歌》终于出版面世了。本书是一部诗书合璧集,由诗人、...(566)人阅读时间:2022-08-16《讲话》精神是我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
近来,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中国文联与人民同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586)人阅读时间:2022-05-27雄俊厚真看茂才
陈茂才,1953年生于河北黄骅,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画院院长,河北省...(956)人阅读时间:2022-05-12关于趣味
我仍然相信一个人的趣味是与生俱来的。你当然可以用分类学的办法对一个艺术家做解剖式的...(967)人阅读时间:2022-04-15